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天賦、興趣、機運、自我省思、進步動力

今天歡送員工出去創業,訓練10個月,出去展翅高飛的時候到了
選擇一個行業,這是一個重要的決定,但是要成功則需具備一些條件
天賦:
這點很少人發覺,因為天賦的東西很多,能夠成為一個行業的天賦則需審慎評估,因為適用於該行業的天賦很難認定,有時單一,有時多元,有時缺一不可,有時又需要十八般武藝,舉例歌唱來說,有付好'嗓子,視為天賦、有音感,也是天賦、有律動,也是天賦、有寬的音域,也是天賦。天賦不是單一的,卻常常被認為是單一,這有點矛盾。
興趣:
有些人說要靠培養、有些人說要靠學習、有些人說需要鼓勵,簡單的說,凡是需要「主動」的參予可以稱為興趣,舉例來說,愛唱歌、喜歡唱歌、非常喜歡飆歌,都算興趣,但是,興趣包含的一種「沉醉」與「忘我」的意境,有些人歌唱的不好,可是很用心在唱,應該可以感受的到
機運:
這點很多人覺得可以求神問卜,或是多積陰德之類的可以遇到好的運氣,但是根據莫非定律,當你滿懷希望時,結果不是差強人意就是失望透頂,當你懷憂喪志時,卻又看到希望,然後隨著年紀增長,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意識就越來越強,機運也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不過依照國人的觀念,天時地利人和都是機運的代表,以歌唱來說,遇到星探要比參加比賽好,遇到比賽入圍又比等待星探好,結果順利歸於好運,不順利歸於壞運,似乎能不能成功,只跟機運有關,其他都是多餘的,這是人天然的矛盾性
自我省思:
每個人都會,差別在於同一件事,每個人省思的結果卻都不相同,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我看到的藍色,會主觀認定跟別人看到的藍色是一樣的。在創業的事上,這是最多創業者栽跟斗的地方  從一家店的餐單便可察覺。以唱歌比賽為例,如果輸了會怎麼想?評審不公、對手太強、選歌錯誤、判奏出錯...,自我省思不見得都是好的,因為我們省思的能力根據我們的所有而來,包括知識、學識、常識與見識,如果各識有限,自我省思的能力也是有限,有時後,在有限的情況下,不用自我省思反而是好的。
進步動力:
各行各業都是摹仿而來,或是承襲而來,別人/前人這樣做,我們也就照著辦就好了,以至於熟能生巧的說詞成了經典,但是從事一個行業熟能生巧是不夠的,要非常熟練才能生巧。這點參考紅豆餅可以窺見一二,熟練的不會做錯,但粉皮量或是內餡量不一,非常熟練的,餅皮均量,內餡均量,口感一致。所以要到出神入化的階段,光是熟練還不夠。

接下來綜合判斷一下:
五音不全、很愛唱歌、抓住麥克風不放、自以為歌聲迷人、到哪裡都是唱歌的代表
無天賦→有興趣→找機運→錯誤的自我省思→以為受歡迎不再進步
可以知道這位人士是不會有出頭天的
應用到創業這事上,就把上列原則代入,這家店是否會開成功,便可略之ㄧ二

樣樣精通、樣樣稀鬆,這樣的人士,周邊應該認識蠻多的吧。這樣的朋友,在創業上,是越少越好

所以,創業之前不妨自我想想,以上的幾點,酌參一下

很多人建議我應該到有代表性的地方從事咖啡,生意會更好,然而,當我到有代表性的地方從事咖啡時,別人怎麼辦?我家得一僕,人家失一子,讓從事這一行的都有飯吃而不是唯我獨尊,這樣,比較好吧!

意志的沉醉叫做英雄氣慨,如果一個行業不能讓自己做到意志的沉醉,也只是匠師一般而已。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林,甜尾咖啡只是小隱而已。

人什麼時候算是成熟?筆者年輕的時候很愛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現在有所體會,按照心理學,八歲人格就定性了,所以成熟的認定很簡單,如果小時候玩過扮家家酒,當您扮成一個角色時,那種「忘我投入」的情境,算是一種成熟。所以,我們都在八歲就成熟了,只是不知道而已。

一位一年前創業的朋友,頂下一家簡餐店一年了,這兩天看到頂讓的廣告,原因是:累了。會累是因為壓力與繁瑣無盡的細節工作,再套上述的公式,可以得到結論。開店一定要成功,這是不對的想法,一定要賺錢,這是開店加隨經營好壞而來的結果不是目標。重要的是有沒有天賦、興趣...等相關要素。

對於愛喝咖啡的人來說,甜尾咖啡是物超所值,對於不喝咖啡的人來說,甜尾咖啡一點吸引力都沒有,所以不要自以為是。

「勤能補拙」是有前提的,否則錯誤的方法做一百遍還是會有錯誤的結果,所以在找到正確的方法之前,可別再勤能補拙了

寫了很多創業的相關,畢竟這是筆者經歷而來,花了不少時間與代價,也不用去想年輕就知道這些應該就會順遂許多,因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然後才有種種從前...都成今我!

此文勉勵筆者帶出來的年輕人,敢創業的人生才是精采,創業是一場淋漓盡致的考驗,多樣且複雜,這是證明自己沒有白活的方式之一,輸贏不重要,或許吧,但是,贏非一切,只是唯一。要贏的只有自己,跟自己意志力、精神力、體力拼鬥,這很艱鉅,但很過癮。

一年到尾,感謝這一年「專程」撥空前來甜尾咖啡喝咖啡或是買咖啡豆的嘉賓,這個地點,可真得專程前來。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讓我們都來謝天吧!

祝大家,新年快樂,藉這首歌,感謝各位嘉賓對甜尾咖啡的眷顧與支持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2012台北世貿咖啡展

咖啡年度展覽即將於11月23日~26日,於台北世貿一館展開
有關國內生豆、設備、包裝...等廠商均有參展,喜愛咖啡想要一次蒐集廠商資料的,可以利用這次機會一網打盡,簡單推薦如下
與本館有合作的廠商
生豆貿易商:
豐潤:攤位B527-1/536,老字號,認識合作有廿多年了,國內最大,鄭重推薦
安晶:C710,尼加拉瓜自有產地,值得參觀
新帝國際:D716-718,台南廠商,生豆種類不多但稀有,品質還不錯
玄力貿易:B832-836,印尼蘇拉維西咖啡生豆,老闆還算可愛
本土生產商:
嵩越咖啡:B815,石壁產區,莊主很用心栽培,有蜜處理的本土生豆,品質國際認可
SCAA商:
宸嶧國際:C725,有關SCAA的問題都可以問,現場應該有一些儀器及圖表
紙杯商:
巍鎮:B733,外帶紙杯等

其他參展廠商不論是機器、生豆、設備...都有些具知名度,大家可以慢慢逛

看展覽不是看熱鬧,是要看趨勢及市場風向,最近商業周刊一篇文章敘述咖啡市場的變化頗擲地有聲,是關於膠囊咖啡的發展,有興趣的可以看下本期的商周,也希望大家別再投入自家烘焙的市場,畢竟市場風向在變了...

十五年前,供應商是非常保密的,現在因為網路的發達,此一保密已經沒有必要,所以大家可以到會場看看市場的趨勢。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筆者大概不會去了,除了跟老廠商朋友打招呼外,今年特色不多,除了國產咖啡生豆可以看看外,大概一些廠商的展出內容已經知道,所以,參展邀請卡本館有六張,已送出四張,還有兩張,需要者歡迎來店索取,請先打電話。

肚子吃點東西再去看,會試喝不少咖啡,咖啡年度盛會,很熱鬧的

相關資訊:
http://www.chanchao.com.tw/coffee/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成見、偏見與傲慢-淺談精品咖啡

        精品咖啡在台灣咖啡史的發展上,可能很早就開始了,早期稱之為「單品咖啡」,不過由於近幾年受到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影響,台灣的咖啡市場出現了很奇怪的現象,也因莊園豆或是精品咖啡生豆的關係,市場慢慢出現完全遵照SCAA的精品咖啡情況,筆者藉此篇幅表達一些感慨
        由於網路的發達,咖啡的資訊非常快速而發達的交流著,因此最近十多年來的後進新秀參予者,無不標榜以SCAA為標準進行所謂「精品咖啡」的商業活動,但是,讓我們想想看:
SCAA的推廣精品咖啡的目的是什麼?
SCAA制訂一套標準,然後進行一堆的認證及一堆的課程的目的是什麼?
是不是落入一種陷阱而未察覺?

簡單的說,精品咖啡就是一套標準,經過杯測師的「杯測」來給咖啡做出評鑑,評鑑結果指出該咖啡豆在各種風味上的表現,從香氣乾香Dry Fragrance、香氣濕香Wet Aroma、明亮度及酸度Brightness – Acidity、特色醇厚度Flavor – Depth、滋味潔淨度Body – Movement、回甘度餘韻Finish – Aftertaste做出評鑑

大家不妨看一些評論咖啡豆的部落格,評論結果大概都是以上的範疇之內(這些評論者也是自我陶醉的很厲害,反正,高興就好)。
但是,「杯測」給高等評價的咖啡豆,您喝起來可能又酸又澀,或是對其口感難以認同
因為,杯測非萬能

一杯咖啡是否令人滿足,有很多的要素
生豆的品質、烘焙的技術、萃取的方式、品嚐的溫度...都是關鍵,沒有神乎其技這回事,也沒有一杯定江山的結果,因為連心情都會影響到喝咖啡的感覺,不是嗎?春夏秋冬都會影響口感,這又是生理上的因素。另外連低氣壓、高氣壓也會影響烘焙的結果,這點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給咖啡訂標準提供優質咖啡是好的,但是「感覺」卻是非常個人與主觀的,所有的評鑑抵不過客人喝的感覺及喝完之後的感覺,為什麼大家都一味的追求杯測,及個人的口感分析能力而忽略了喝咖啡所給的感覺與享受呢?結果努力的用各種奇怪的形容詞形容咖啡,卻提不出這杯咖啡給了自己什麼樣的感覺,喝咖啡是享受,不是形容詞大賽

成見,先入為主的觀念:
        沒有精品咖啡不喝、沒有雨林咖啡不喝、沒有公平交易咖啡不喝、沒有莊園豆不喝,沒有水洗豆不喝、要蜜處理生豆才喝...,再SCAA下去,會沒有可以喝的咖啡     

偏見,因為盡信所蒐集到的資訊,造成的我執
        不是濾杯手沖的不專業、不是Syphon壺煮的不專業、用機器煮的不專業、用摩卡壺煮的不專業,用濾壓壺煮的不專業...,這是什麼理論,專業是用各種方式都可以煮出好咖啡,挑器具,這是什麼毛病?

傲慢,我執的後遺症
        不酸的不賣、只喝酸的咖啡,不喝酸咖啡就是不懂咖啡...,這種傲慢真是要不得,等喝出腸胃病、食道逆流或是肝腎病變時,再喝酸的咖啡看看

        做餐飲是良心事業,喝下肚裡的應該是新鮮與健康的,咖啡豆的酸有很多種,有些有益(喝完之後的回甘酸),有些不良(一入口就酸),但是烘焙不熟咖啡豆的酸,是應該避免的。否則,為什麼咖啡要經過烘焙?為什麼烘焙要超過攝氏200度?
        每家自家烘焙的咖啡從業人員,都應該發展出自己一套的烘焙技術,從選豆、烘焙、萃取,這樣才有「特色」,否則每家都是SCAA的標準,哪裡還有區隔與競爭力。
        咖啡好不好,消費者決定,有人喜歡喝酸、有人喜歡喝苦味、有人喜歡喝淡、有人喜歡聞香氣。所以,應該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王道,而不是強迫教育消費者照著SCAA的標準走,這樣就失去了品嚐咖啡的樂趣。從事咖啡的人是要擴大、推廣與普及咖啡文化,老是強調「精品」,那去速食店或是便利商店買咖啡的都是不懂喝咖啡的人囉?誰說的,賣咖啡的說的。

甜尾自烘焙咖啡以來都提供「完熟烘焙」的咖啡,用摩卡壺萃取咖啡,不是希望所有喝咖啡的都喜歡,但是到店裡就是喝到爽、喝到飽、喝到人生沒煩惱...

下列是美國、日本及歐洲的精品咖啡協會
SCAA: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SCAJ: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Japan
SCAE: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Europe

筆者很不願意寫有關咖啡的專業知識,畢竟這是進修不完的東西,寫或說的太多,不免落入成見、偏見與傲慢的框框,所以炫耀不如藏拙吧
我每天烘焙8~15種不同咖啡豆,每週六天,烘焙將近十多年
每天煮80~150杯單品咖啡,每週六天,煮了十多年
我很有經驗吧,但這不是我驕傲的地方
我最喜歡聽到的是:今天咖啡好喝嗎?好好喝
這樣我就超滿足了,有收入又有讚美,天底下找不到囉

www.secafe.tw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大膽與勇氣

開店創業會依照年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心態
大膽
年輕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經驗,只憑一股熱忱就一頭栽進去開店。多半是花錢買經驗的居多,即便理論知道很多,但是市場嗅覺不夠靈敏,缺乏判斷所需及實務操作的經驗值。
勇氣
年紀大了,歷練與經驗都夠了,但卻因為經濟負擔或是賺錢不容易,而失去創業的勇氣,在同樣的位置便繼續工作下去。

大膽的年輕人,經歷創業失敗後,如要東山再起,便需要勇氣。
保守的中年人,沒有創業經驗,考慮甚多,害怕失敗的擔心多於想要開店創業的勇氣,所以比較需要大膽。

什麼時候該創業開店?還是好好工作下去?該如何選擇
職業生涯要有所成就,簡單分析如下:
執行者
        各種工作職務都需要優秀的執行者,好的執行著隨著年資自然會增加收入,像是大客車或是大貨車司機、技術類工作者(木工、水電工)、業務銷售(化妝品專櫃小姐),或是更高階的技術人員...
執行者必須培養主動的態度,累積反省、自我要求與各種執行能力的精進。
好的執行者也可以出頭天,不一定需要創業
管理者
        優秀的執行者通常下一步就是管理者,現代稱為專業經理人,任何主管級的職務都是管理者,好的管理者可遇不可求,通常到此位置的管理人員,大概就不需要創業開店了
生意人
        作生意非天生,大多經由職場從事過的相關經驗中,尋找較有把握的經驗做創業開店的基礎,另外也有家傳事業。做買賣生意的,就是從事買賣生意,做製造業的,多半創業跟製造業也有關。隔行如隔山,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另外生意型態有很多種,小生意從路邊攤現金生意到連鎖餐廳都有,那怎樣才會成為生意人呢?這點大家應該可以從周圍的朋友觀察出來,不贅述了
企業家
        這從一些集團大人物便可以看到,也不贅述了

因此,如果是大膽(無經驗值)的開店創業,賭博拼運氣的成分居多,如果是缺乏勇氣,那也是很正常的。開一家像樣的咖啡館,150~200萬跑不掉,回收也很慢,如果不開店,到處喝咖啡,可是一輩子也喝不完的。

回顧輔導開店史,6年間輔導的有近80家,從咖啡吧、行動咖啡、到大型咖啡店...,結果呢?
最長壽的還在開,關的近九成,很驚訝吧,看一下一些美食部落格,很多餐飲店在開不久後就歇業了,為什麼呢?大膽開店者實在太多了...

開店創業充滿挑戰,有時激情、有時無奈、有時業績強強滾、有時忙到想罵人、有時無聊到打蒼蠅、有時怪天氣、有時怪經濟不景氣、有時連門口經過的小狗都不順眼,所以,開店創業到底是為了什麼?還是要證明什麼?還是說為了賺錢?還是圓一個夢-至少我嘗試過了,老了不會有遺憾.。
開店創業要具備執行能力、管理能力、生意經及企業觀,另外就是有點大膽及十足的勇氣。
開店創業是三年守成、五年發展,如果不願意投入這樣的時間,就別開店了。

與大家分享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甜尾咖啡週年慶 遊走咖啡 活動介紹

感謝大家的支持,到八月,甜尾咖啡就兩歲了,感謝這兩年披星戴月、
不畏風雨前來的嘉賓,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推出「遊走咖啡」活動
回饋給所有嘉賓

活動辦法:
凡於10月31日前嚐遍本館所有單品咖啡(計36種),即可免費兌換一杯
世界最昂貴的咖啡-野生麝香貓(野生,價值$3,000元)。

參加方式:
請向本館索取「遊歷卡」,每次品嚐不同口味咖啡經本館蓋章戳記,
直到品嚐過遊歷卡上所有單品咖啡即可兌換。
集滿之遊歷卡請於11月30日前向本館登記,12月憑卡品嚐麝香貓

品嚐時間:
12月26日(三)~12月30日(日),依個人方便時間排定

其他說明:
※遊歷卡需記名,限一人兌換一杯(所以集滿二張以上,也是只有一杯)
※如有遺失,破損得領新卡,但品嚐紀錄重新計算,本館不負責記錄
※如未能集滿36種,本館將於十二月公佈遺珠之憾獎勵,屆時依品嚐種
  類數滿20種,憑卡參加「洞洞樂」活動,獎品有咖啡券1~10張,請勿
  遺失遊歷卡
※印尼政府已由官方發展麝香貓咖啡豆,採人工餵食方式,所以野生的
  麝香貓咖啡已越來越稀少,預祝您能夠努力達成免費品嚐的目標

為便利各位嘉賓可以安排喝完36種咖啡,特殊風味咖啡輪值如下:
0717~0722→牙買加藍山、哈拉摩卡
0724~0729→馬塔里摩卡、巴拿馬
0731~0805→克里曼札羅、安提瓜
0807~0812→玻利維亞、隱藏版(1)
0814~0819→馬拉威、雪峰
0821~0826→尚比亞、Gayo曼特寧
0828~0902→蒲隆地、墨西哥
0904~0909→烏干達、塔拉珠
0911~0916→夏威夷可那、耶加雪菲水洗摩卡
0918~0923→波多黎各、隱藏版(2)
0925~0930→新幾內亞、薩爾瓦多
1002~1007→台灣古坑、盧安達
1009~1014→肯亞、隱藏版(3)
另門市每日均有九種咖啡提供品嚐,為黃金曼特寧、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宏都拉斯、曼特寧、巴西、摩卡及爪哇。

凡0812前參加本活動均可達成目標,該三週之特殊風味咖啡在10月下旬仍會輪值一次
1016~1021→牙買加藍山、哈啦摩卡
1023~1028→馬塔里摩卡、巴拿馬
1030~1031→克里曼札羅、安提瓜

恭喜下列佳賓集滿遊歷卡,免費獲得品嚐野生麝香貓咖啡一杯
0828:徐小姐、0905:王小姐、0911:詹先生、0916:楊先生、1005:呂小姐、1006:李先生、1007:謝先生、曾先生、1020:羅先生、1030:黃先生、陳先生、1031:胡先生及夫人、簡小姐、張小姐、莊小姐、黃小姐、楊小姐、葉先生、吳先生及夫人

※提前達成之原因:常來店,如遇其他客人訂購咖啡豆之咖啡豆剛好可以品嚐(炒豆都會多炒一些),便可以提早完成。
※詹先生、楊先生搭其他客人購買麝香貓咖啡豆之便,於0916恭喜品嘗到麝香貓咖啡
※本次活動已圓滿結束。感謝各位嘉賓的支持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專賣or 複合式經營-窼臼與迷思續

開店初期充滿無限的經營可能,略述專賣與複合經營的不同:
專賣:
需要有相當的功力背景,面臨踢館時(台灣很多人有此癖好)才能應付得宜,當然也必須在咖啡問題上能夠迎刃而解,經得起挑戰。
複合:
就是餐與咖啡結合的簡餐店,雖然不用具備太深的咖啡功力,但是餐的設計與供應便成了大問題,因為除了餐的變化外,咖啡很容易淪落為配角,即便咖啡再好,餐的重要性大於咖啡

專賣好還是複合式經營好:
根據銷售管理,所謂80/20法則,就是80%的營收來自於20%的產品上(也有人提出70/30法則)。
專賣就是集中在20%的產品,這樣就不用準備太多的其他產品,減少庫存與設備的準備,咖啡專賣就是以咖啡為主角,點心蛋糕周邊耗材就是錦上添花用的,因為不賣餐,所以不用裝置廚房設備(現在空污法的關係,廚房設備得花不少)。
專賣店由於不賣餐,因此用餐時間便會出現空窗期,這是缺點。
複合式經營是以人一天總要吃三餐為出發點,所以期望簡餐的供應可以獲得更大的營收,不過往往陷在餐的菜單設計出現貧乏狀態,中式、西式、日式...,可得花很多才華才能讓客人不會吃膩。另外油煙及菜色的味道會影響到店內的氣味,所以複合式的店內,用餐時間,五味雜陳。
複合式賣餐,比較無法突顯咖啡的特色,咖啡成了配角,這是缺點。

專賣變複合?
咖啡店專賣能存活的不多,因為只賣咖啡,客人呈現小眾性,就是只有愛喝咖啡的人,因此品牌的建立就得花時間與品質的堅持,等到2~3年的時間,才能開始做投資的回收。
複合式經營地點很重要,商業區只有早、午餐,住宅區有時只有晚餐,能夠在住商混合區找到合適的店面,才能做到早、中、晚餐。但是備餐的材料準備是頗難拿捏的,雞腿滷幾隻、排骨炸幾塊、魚排退冰退多少塊都得靠在地位置之消費屬性不斷調整。
現在咖啡專賣的店少之又少,星X克算是還好,只不過仍屬義式咖啡居多,單品咖啡大概還算不上。8X度C是以蛋糕或是麵包為主角,咖啡就是配角了,夏天的冰品又是茶類果汁擔綱飲料的主角,也有些咖啡店反倒是以鬆餅出名,至於其他有賣餐的咖啡連鎖體系就不多說了。

如果投資要較快的回收,按照一天吃三餐的概念,複合式較佳,想要作長久的品牌,專賣是長青的路,當然,下的功夫也不少。

個人認為賣咖啡簡餐不如賣麵館或是便當店較實際。專賣咖啡,就得問自己喜愛咖啡到什麼程度,咖啡專賣這行,默默耕耘的前輩很多,但是現代的經營者不是想藉比賽增加知名度就是搞個什麼噱頭來行銷,或是把咖啡形容的不知所云謂之專業,有點本末倒置。

一轉眼,廿年了,我的朋友提醒我在這行中闖盪這麼久了,問我有什麼心得?
如果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開間咖啡館

推薦北部一些廿年以上的咖啡館,莊敬路加爾第咖啡、南美咖啡、南中咖啡(浮風式烘焙機)。這些老師傅從來沒在書上見過,但功力都很深了。

咖啡本身就是咖啡,不是杏仁香,不是巧克力香(每次看到後起之秀這樣形容咖啡時,總覺得不知所云),咖啡就只是咖啡香,這是曼特寧的香味,這是肯亞的香味,這是藍山的香味,尊重產地的咖啡,就以產地來形容就好,多餘的形容只是顯示所知的短淺。

不要問我帶什麼到彼岸,我只有兩袖清風和一顆希望的心...泰戈爾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窠臼、迷思?

遇到一些咖啡愛好者,除了一般愛喝咖啡者外,有兩類這邊略述一下心得:
哪兩類:喜愛研究咖啡者,想要開間咖啡館一圓夢想者
前者:希望能有獨特的風格,對咖啡企圖能夠達到大師的境界,對咖啡自有一套看法與心得
後者:希望能有有間獨特風格的店,對咖啡的了解偏重技術面,只想煮出一杯好咖啡
前者:自己鑽研烘焙、學習精品咖啡杯測、研究萃取咖啡的方法、自我陶醉性強
後者:不太能區分是想要開店還是需要開店,就只是覺得要開間自己的夢幻之店

感想:
台灣咖啡店的演化:從早期蜜蜂咖啡掀起單品咖啡風潮到今日星巴克咖啡之流,展現的咖啡店文化大致上是一致的,簡單的說就是:浪漫休閒的氛圍,原則上咖啡談專業的少。近幾年有了自家烘焙的咖啡店出現,強調的是咖啡的專業居多,也群聚一些小眾自成一派風格,慢慢走向所謂「精品咖啡」的型態。
迷思來了:開間咖啡店是做生意還是做興趣?
窠臼來了:自家烘焙是做生意還是做興趣?

往往大家看到新聞報導就覺得咖啡是黑金,然後一股腦的想要栽入這個行業,加上門檻不高,也就造成今日的咖啡店各處可見,然而汰換的也快
一般來說,一家餐飲店能夠維持三年三個月就不會倒,可以朝永續經營著手,不過,因為大家開店的基本觀念就不對,往往開了下去就後悔,不然就是股東鬧意見

任何行業都有翹楚的店家,然而畢竟是鳳毛麟角,只要一經報導,以台灣人的學習力之強,很多聰明的人認為複製就可以成功,以致於花錢買經驗的人很多,結果呢?

人的素質才是一家店成功的關鍵,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只有人,不是花錢可以解決的。因為會犯迷思的是人,會掉入窠臼的也是人,所以,問題不在咖啡該如何怎樣怎樣,而是人對咖啡會怎樣怎樣...

寫的有些禪意,待續...